浏覽數量: 0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19-04-04 来源: 本站
清明節的習俗是富厚有趣的,除了講究禁火、掃墓,另有踏青、蕩秋千、蹴鞠、打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民俗體育運動。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,爲了避免寒食冷餐傷身,所以各人來加入一些體育運動,以錘煉身體。因此,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,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,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。
蕩秋千
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。秋千,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。它的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後爲了避隱諱,改爲秋千。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桠枝爲架,再栓上彩帶做成。厥後逐步生長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打秋千不但可以增進健康,並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,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。
蹴鞠
鞠是一種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內用毛塞緊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。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。相傳是黃帝發明的,起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。
踏青
又叫春遊。古時叫探春、尋春等。清明時節,春回大地,自然界隨處泛起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。我國民間恒久堅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。
植樹
清明植樹早期源于清明戴柳、插柳。每逢清明,人们都要开展扫墓祭祖、郊外踏青等户外活动,同时妇女和儿童还要把刚发芽的柳条编成环戴在头上,成为应节的点缀。柳在中国人心中有辟邪保平安的功用。釋教认为柳可以驱鬼,柳枝又可度人,观音菩萨的净水瓶和杨柳枝,可以遍洒甘露救人脱难,早年民间求雨时也戴柳条。也有人认为清明时节是柳树发芽抽枝之际,民间的戴柳和插柳活动是为了纪念“教民稼穑”的神农氏。柳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,插柳插出不少柳树,正所谓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樹的习俗。从节令上讲,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,正是北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,很是适合栽种树木。
放風筝
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運動。每逢清明時節,人們不但白天放,夜間也放。夜裏在風筝下或風穩拉線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,象閃爍的明星,被稱爲“神燈”。已往,有的人把風筝放上藍天後,便剪斷牽線,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,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,給自己帶來好運。